在线全职美工 2024西泠春拍

发布日期:2024-08-29 08:17    点击次数:117

在线全职美工 2024西泠春拍

图片

清宫御窑,烟云过处,留朱砂一点,碧水千顷。

帝王之雅,瓷中显赫,三代风华,尽在掌中观月,把酒问天之间。

雍正之峻雅,乾隆之瑰丽、嘉庆之淳厚,一器一物,皆为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映照着大清帝国的辉煌与沉静。

图片

雍正、乾隆、嘉庆

图片

雍正时期,御窑之风,渐趋内敛而雅致。青花淡雅,单色釉纯净,简约之中透出深邃,无不体现出雍正帝对于美的独特追求和对工艺的极致要求。

图片

乾隆年间,御窑瓷器如诗如画,繁花似锦,釉彩斑斓间透露着盛世的豪情与细腻。每一笔一划,都是对江山社稷的颂歌,对文化繁荣的自信。

图片

及至嘉庆,御窑瓷器更显朴拙温润,含蓄不张扬,恰似那时代国家步入平稳,帝王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和谐与安定。

清三代御窑瓷器,不仅是皇权的象征,更是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巅峰之作。凝聚了工匠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时代的审美与情感,跨越时空,依旧熠熠生辉。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4014

清乾隆·唐英敬制青花缠枝莲纹烛台

题识:“养心殿总监造 钦命督理江西陶政兼管江南淮宿海三关暨江西九江关湖口大孤塘等关税课 内务府庆丰司员外郎兼佐领加五级 沈阳唐英敬制 五供全分虔献东直门外坝北长店村四道街东口 观音大士殿前永远供奉 大清乾隆五年十月朔日”

高:67cmRMB: 3,800,000-6,800,000

图片

唐英(1682—1756年)

唐英字俊公,号蜗居老人、陶成居士,沈阳人,汉军正白旗,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 年),卒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自雍正六年(1728 年)佐理窑务,先后榷窑二十余年,是御窑厂历史上督窑时间最长、成就最高的督陶官,史称「唐窑」。唐英在景德镇督窑期间监督烧造的器物佳作共可分三类 :第一类即是大宗供御瓷器,每年由唐英监督烧造上供宫廷。按清文件记载,其中不乏唐英亲自设计的创新品种,如转心瓶、甲子万年笔筒等。第二类是唐英自用或馈赠亲友的小件文房器皿,见有笔筒、水盂等,喜以山水风景、诗文等入饰,书「陶铸」、「蜗寄居士」等斋号。第三类是唐英供奉庙宇神灵的供器,由炉、花觚、烛台组成五供成套使用,皆为青花作品,目前见有雍正十二年(1734 年)、 乾隆六年(1741 年)三种年款,分别供奉天仙圣母、地藏菩萨、东岳大帝、观音大士四位神灵。供奉的寺庙主要分布在京城东面,即今日北京朝阳区一带。

其中除雍正十二年(1734 年)年烛台仅题书时间外,其余作品皆有长题,详细记载了供奉人唐英的官职、供奉的时间和地点。这批作品无论是胎釉、造型、青花发色、纹饰画工都代表了当时瓷器烧造的最高水平,且又是用于祭祀神灵,意义非凡,因此应是唐英亲自设计监造。目前未见五件成套者传世,仅有花觚、烛台及残器数件,具体资料详见唐英自用供器传世品统计表。

图片

唐英自用供器传世品统计表

据页表可知,已知流传至今的唐英自制烛台共有两对,分别为乾隆五年(1740年)十月朔日供奉于东直门外坝北长店村村二道街东口观音大士殿(德国罗默和佩利措伊斯博物馆);乾隆六年(1741 年)春月毂旦供奉于东坝天仙圣母案前(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品)。

传世四只均收藏于欧洲博物馆

此件为国内仅见

图片

清乾隆五年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烛台(一对)

德国罗默和佩利措伊斯博物馆藏

图片

清乾隆六年唐英款青花缠枝莲纹烛台(一对)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乾隆帝热衷艺文,尝命唐英率造办处制作烛台,谕令指示形饰明细,成品可与本对烛台对比。《唐英督陶文文件》记载 :「乾隆八年,览奉……再青花蜡台二对仍交与唐英,各配香炉一件……其蜡盘中层做好蜡阡样式香炉,蜡烛台花瓶烧造几分比此样放大些亦烧造几分送来,钦此。」

图片

将原有二对蜡烛台各配香炉一件,并放大烧制,可见大型供器烧制为确着。清代从事佛教活动时,在佛前五供的基础上,增设茶、食、宝、珠、衣五供,合计十供。供有一堂供、三堂供、五堂供、七堂供、九堂供几等,每五盘 ( 或碗、或碟 ) 供品为一堂。清乾隆时期,宫廷内敬奉佛教的产所有梵宗楼、雍和宫、善因殿、圆明园内月地居等,这些宗教产所中最为常见的正是佛前五供器皿。

图片

乾隆御制三供祭器造型巨硕稳重,青花满绘,纹饰繁丽奢华,章显无上皇权,是十分罕见的套装。其体量硕大,青花绘制精美,难得之品,未曾见过体量如此庞大之供器,为清宫廷内放置在重要宗教场所,或专为重要法事活动所特制。

图片

(上下滑动浏览细节图)

烛台分段烧成

全器共有19段之多

本品尺寸硕大,珍罕难得,细赏之下,更可感悟此门宫廷工艺之妙。本品分段烧成,组合成器,如此器形硕品,烧制甚艰,过程中容易变形,合成工序极其巧究,更显艺匠臻绝之技。作品体态修长,中段呈鼓起的球状,多层装饰,其样式与现藏于德国希德深罗密博物馆的一致。

图片

底部蜡盘宽厚,口沿外撇,通过极富韵律感、线条起伏多变的圆柱与灯盏托盘相连。蜡盘与灯盏托盘为分段烧造,拼接组装而成。

图片

烛台胎质细腻,釉汁晶莹,通体纹饰以青花绘就,自顶端灯盏托盘至底部蜡盘内外绘就二十余层纹饰,分绘缠枝莲、蕉叶、如意云头、宝相花、卷草朵花等多层纹饰,青花发色沉着,仿宣窑点染笔意浓重,颇具雍正遗风。

图片

纹饰的布局和折枝莲花的画法带有强烈的洛可可艺术风格,说明此时唐英本人在瓷器纹饰的设计上也已经充分接受了西洋艺术装饰手法。

图片

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仅存世如此之寥寥数只,且因为佛前供器,本即烧造较少,为拍卖市场仅见孤例,此器之珍贵可见之一斑。

图片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3896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纹贯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19.9cmRMB:500,000-600,000

来源:中国嘉德2000年11月06日,Lot.1171。

本品器型,脱胎于「投壶」所用铜器式样。初时,投壶器具为酒壶,至魏晋时期,增加双贯耳,起到三层圈靶的作用,后至宋代,此形制被官窑、哥窑、龙泉窑吸收烧造,遂成花瓶样式经典。明代景德镇御窑厂,取贯耳瓶型,以缠枝忍冬纹为主题纹饰,搭配蕉叶、海浪等辅助纹样,成品例可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贯耳瓶。

上述故宫宣德例,为本件拍品母本。

根据档案记载,乾隆皇帝曾御旨开宫廷瓷器库,着唐英照样仿制宋代及明代瓷器,其中器型较大的画样带去景德镇御窑厂,器型较小的带原器。档案中提到「宣窑青花双管观音瓶」,即为前文提到的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贯耳瓶,本品即为「俱照样烧造」的成品。

乾隆朝青花贯耳瓶较宣德母本颈部更阔,其余皆忠实描摹。除了器形与纹样,还特意通过重笔点染的方式模仿永宣青花特有的铁锈斑,古意盎然。本品青花发色妍丽,器型周正,釉色莹润,品相完好,尤以双贯耳保存完整最为难得,值得珍视。

图片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4011

清乾隆·青花竹石芭蕉图玉壶春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29.3cmRMB: 1,300,000-1,500,000玉壶春瓶撇口,细长颈,下腹略垂鼓,圈足外撇。造型周正俊秀,外形线条流畅优美。胎质细腻,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滑莹润,腹部饰青花芭蕉竹石图案,栏杆周围,芭蕉和兰竹生于奇石之间,生机盎然,富有园林小景的别致趣味,纹饰描绘细腻,富有层次感,地面皴法技法轻轻绘出,笔意娴熟,构图疏朗得当,给人以水墨小品画的清幽之境。颈部饰蕉叶纹,卷草纹以及灵芝云纹作饰,底端为明清时期习见的变体莲纹。

图片

此式芭蕉竹石图玉壶春瓶为清宫陈设之经典,及摹仿明代永宣青花而成,始见雍正时期,惟求仿古故未曾署款。乾隆继之,遂写本朝年号篆书款。其画工、神韵又为后世历朝难以企及。其形庄重典雅,俊美多姿,胎质坚致细白,釉汁滋润明亮,青花一色浓妍深沈。图中竹石芭蕉俱见神采,点涂技法发挥尽致,所到之处尽现永宣遗风,保存完美,殊为难得,诚属乾隆佳品。

图片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4012

清雍正·斗彩八吉祥图四方大尊

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带座高:55.2cm 高:48.5cm

直径:28cm

RMB: 500,000-600,000

四方大尊敞口,折沿,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圈足修整细致,平整坚实,抚之光润似玉。通体以斗彩为饰,其中口沿绘以如意纹,颈部绘缠枝莲纹,纹饰以三组呈现,繁而不乱。器身绘八吉祥纹并以缠枝花卉纹穿插,画法精细,视觉效果强烈。以青花勾勒枝蔓,绿料填描花叶,又以鹅黄、淡紫、矾红三色填绘花瓣,花蕊高凸,别致瞩目。整器布局清新疏朗,填色精准,青花明亮静恬,红彩纯正匀净,绿彩娇嫩青翠,黄彩明快润泽,紫彩华贵沈静,诸彩交映出淡雅柔和、臻于至美的内廷恭造风格。底心青花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书写工整,为标准雍正官仿官款识。本品与素以小巧雅致著称的雍正斗彩作品形成强烈的反差,其体量硕大,气势恢宏,足见宫廷对其之重视,由此推测其当为雍正宫廷特殊场合使用,规格和档次不言而喻。且其存世少见,如此体量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值得关注。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4015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长颈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36cmRMB: 600,000-800,000此瓶造型典雅别致,线条起伏优美,颈部细长,束颈,折肩弧腹,圈足外撇作台阶状,器形端正大气。通体以青花为饰,口沿绘海水波涛纹、灵芝云纹,颈部饰蕉叶纹,肩部绘折枝莲、如意纹,腹部主体满饰缠枝莲纹,近足处分别以变体莲瓣纹、缠枝花卉纹等九层纹饰,局疏密有致,活泼婉转,毫无拘泥拖沓之感。

图片

本器时代特征明显,器形端正,青花发色恰到好处,最为特殊之处乃是此器颈部装饰为具有巴洛克风格的西洋花卉纹,查阅公私数据,此类器型皆不可见,实乃一件不可多得的乾隆宫廷陈设重器。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3884

清乾隆·斗彩团菊纹盖罐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12.5cm直径:11.3cmRMB:600,000-800,000

出版:《义正阁藏瓷》义正阁主编,2024年,页138-139。

图片

《义正阁藏瓷》封面及内页

盖罐直颈鼓腹,盖扁圆,整体造型敦实可人。小罐胎体紧致,修胎规整,釉面润泽,颈下、足上一周以青花分两色渲染变形如意云头,云头中心点红、黄彩。腹部主体斗彩绘团菊纹,团菊上下分布,背景衬托蕉叶,团菊颜色红、黄相间,呈品字形分布,其间饰缠枝莲纹,盖面两朵团菊均为红色,盖沿一周绘莲纹,与腹身团菊间莲纹相近。整器纹饰设色清雅,绘制精细。罐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款识字体端正。此类斗彩团菊纹盖罐为清雍正、乾隆朝对成化御窑斗彩团蝶纹盖罐的摹仿与创新之作,制作精细,填彩一丝不苟,级别颇高。唐英在《陶成记事碑》中所称「仿成窑五彩器皿」,即指本品一类。斗彩团菊纹为雍乾时期颇受宫廷喜爱的装饰纹样,其中杯、碗所绘团菊为红、黄、紫三朵合抱,本品则为上下两朵,间以蕉叶,或是对成窑斗彩团蝶纹罐上蝶下叶布局形式的摹仿,清代制瓷对于古今运用的巧妙和细致可窥一斑。

图片

在清代宫廷绘画如郎世宁《弘历中秋赏月行乐图》、佚名《岁朝图》、《弘历雪景行乐图》等画作上,本品往往与茶壶共置于矮几之上,说明本品当时应为藏置茶叶之用。由此可见,本品应与各式三清茶器相同,均是难得的御用茶具。

更为可贵之处在于,存世斗彩团菊纹盖罐之盖多佚散,器不完整,虽精尤憾。本品器、盖均完整流传至今,实属难得。

图片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4013

清雍正·粉彩过枝桃花绶带鸟纹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直径:17.3厘米RMB: 1,200,000-1,500,000

来源:1. H.R.H. Palmer(1898-1970)收藏,编号200。

2.伦敦苏富比1962年11月27日,编号82及83。

3. John Sparks,Ltd.,伦敦。

4. Sidney T. Cook ( 1910-1964 )收藏,此后家族传承。

5. 纽约苏富比2018年3月21日,编号516 (其中之一)。

图片

此盘折沿,浅腹,平底,圈足。盘体内壁白釉,粉彩绘制喜鹊登梅图案。盘心绘梅花,喜鹊停留梅枝之上,欢喜啼鸣,梅花争奇斗艳,凌寒盛开。笔致细腻,纹饰讨喜,构图舒朗,取意吉祥。兼具了清雅的审美情趣和美好的民俗寓意。

图片

本品布局构图之妙见于「过枝」技法之运用。过枝又称「过墙」,即花绘布局将碗盘内和外壁相连通,图案自盘外壁攀延过盘边伸展铺陈于盘心,使内外图案既独立成章又浑然一体。

图片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4002

清雍正·斗彩「寿」字卷草花卉纹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直径:20.1cmRMB: 350,000-400,000此盘敞口,浅弧壁,下承圈足,规整有度。盘心绘丛菊捧寿纹,外壁绘六组折枝丛菊,间以勾连纹。相似纹饰者尚见有碗、梅瓶、如意耳蒜头瓶等器形,均为雍正时期制品。全器填彩精确,布局繁密,以多层彩料渲染菊花,叶片卷曲具西洋装饰风格。胎骨细腻洁白,映衬出釉彩的清澈匀净和透亮鲜明,美不胜收。盘内外所绘丛菊,由雏菊和石竹两种菊花组成。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菊花享有「延寿客」的美誉,是经典的祝寿花卉,故此类纹 饰应作为宫廷寿诞之用。

图片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4005

清嘉庆·珊瑚红地五彩描金十六子婴戏图大碗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9.6cm直径:21cmRMB: 600,000-800,000

来源:北京翰海2000年01月09日,Lot.12960。

此碗敞口,深弧腹,下承圈足。外壁以珊瑚红釉为地,釉上以五彩通景描金绘庭院十六子婴戏图,十六童子衣饰不同,神态各异,嬉戏于庭院祥云、山水栏杆、花草树木之间,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绘画精细入微,神形俱佳,且大量采用金彩装饰,雍容华贵,喜庆热闹。

图片

本品画工细腻流畅,纹饰繁缛华丽,主题吉利祥瑞,寓意五子登科、百子千孙,亦有祈福求安之意,喜庆色彩浓厚,代表了清嘉庆时官窑瓷艺的最高水平。此外,如本品器形规整、彩釉保存鲜丽者,更属凤毛麟角,为收藏嘉庆御窑瓷器的不二之选。

图片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4004

清雍正·洒蓝地留白瑞菊葵瓣式宫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高:9.7cm直径:19.2cmRMB: 300,000-350,000本品敞口,口沿呈六瓣葵花式,弧腹,圈足,整体工艺以蓝地留白装饰手法装饰,此类装饰手法始于元代,至雍正时期则更趋精致。制作工序复杂,先于素坯之上沥粉堆塑出缠枝花卉纹饰并覆上白釉,入窑素烧成为瓷胎,继而于素胎之处施上洒蓝釉,二次入窑烧成。器外均洒蓝釉底色,淡蓝透白的斑点相间匀称,凸起的六葵瓣上留白六株车矢菊,菊蕊、瓣、叶均用玻璃白料精勾细点,胫部饰仰葵纹,与洒蓝釉面高底相间,富有层次和三维效果,极为养眼,而且蓝白相映,清新别致,深得雅趣风骨。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4003

清雍正·粉彩折枝花卉纹碗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高:6.5cm直径:14.4cmRMB: 300,000-350,000

来源:中国嘉德2000年11月06日,Lot.1211。

雍正粉彩以清新脱俗、柔丽淡雅而著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评价有:「雍正时瓷质极佳,设色亦极精致。有称为雍正彩者,其绿、蓝、红等色均灿烂有光,为雍正一朝之独擅」。

图片

本品敞口,深弧腹,圈足。器型规整,胎体轻薄,通体釉面宝光内敛,宛若凝脂。碗外壁粉彩绘折枝花卉图。花朵花枝招展,体态灵动。器型隽美,胎釉精良,整幅画以没骨技法绘就,敷色娇嫩,笔意灵动,代表了雍正粉彩的最高水平,彰显了雍正御窑不凡的审美格调。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3984

清乾隆·内青花外黄地轧道洋彩开光万寿无疆图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6.6cm直径:14.8cmRMB: 180,000-200,000本品侈口,弧壁深腹,圈足,是为典型之清代宫碗造型。外壁于黄釉上以细密轧道技法装饰,黄釉色泽醇正,娇嫩明艳,轧道精致,装饰感极强。四面圆形开光,内绘洋彩灵芝花卉图,开光间以折枝寿桃饰万字结,胫部饰海水江崖纹,寓意万寿无疆。内壁以青花绘四组灵芝、花卉,内外壁一明艳一素雅,交相辉映,极富动感。碗心青花双圈内绘福山寿海、灵芝翠竹,空中万字绶带飘动,寓意万寿无疆。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整件作品设色浓艳明亮,绘画技巧娴熟,具有鲜明的万寿节喜庆色彩,系清代乾隆朝宫廷御用之物。本品之图案纹样即应为万寿节所用而造,寓意吉祥长寿。制作考究,富贵吉祥,技艺精湛细腻,为乾隆时期御窑传办佳作,颇值关注。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3988

清乾隆·青花缠枝花卉莲池纹碗(一对)

款识:“彩秀堂制”四字双行楷书款

高:7.5cm直径:16.8cm数量:2RMB: 40,000-50,000

来源:臧伯庸、黄楚九旧藏,拍品直接得自其家属。

碗敞口微撇,弧腹,圈足。通身青花满饰,口沿内外分绘菱格纹,腹部缠枝花卉纹,内底绘莲池纹,所绘内容皆以旋线分隔开来,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朝青花内莲塘外缠枝花卉纹碗形制相同,为乾隆期仿品。此品胎白细滑,造型稳健端庄,绘制工艺精绝,纹饰繁密,画面圆满,染画工整,发色浓艳,实属罕见。

明末清初受文人画影响“画意”二字跃然瓷上那承载着先贤追慕的笔墨风骨是匠人在不经意间铸就的辉煌

图片

图片

文王访贤图笔筒局部中国书画经历了悠久的演变发展,无论是晋唐风韵,还是宋代美学,都犹如巍峨高山,为中国历代物质文化提供丰富给养。不同的画意风格,仿若数条大道,承载着璀璨夺目的装饰纹样。《六韬》中“文韬·文师”中记载,周文王姬昌要出门行猎,太史在占卜后指示他向西,可遇帝师贤才。文王向西果然在渭水畔遇到姜子牙正在垂钓,二人攀谈后文王惊叹于他的智慧,因此“载与俱归,立为师”,后世更有“姜太公钓鱼”、“文王拉车”等历史传说均来源于此。

图片

《六韬》中关于文王访贤的记载文王访贤图其最初出现似乎与晚明政治因素息息相关,崇祯皇帝即位后诛除魏忠贤等奸党,平反冤案,广纳贤才,朝廷始有清明之象,这一举措使得当朝文人雅士出仕奉君之思潮涌动,与隐逸自洁、寄怀山水的主流思想形成对比,“访贤图”题材正是对这一现象的直观反映。后因朝政动荡,文人既怀家国之志,又碍于时局无法一抒抱负,因此多借典故于瓷画上表达文人怀才不遇、祈盼明主之诉求。

图片

本场拍卖的重点拍品,青花文王访贤图笔筒,属于崇祯时期的典型风格。整幅画面均由青花一色绘就,山石苍翠欲滴,浓淡有致,人物表情生动,栩栩如生。底部所示胎质细腻洁白,瓶身釉色白中泛青,莹润非常,无论发色、技法、制作均为上乘,应属明末宋应星著《天工开物·陶埏》中所云“上品细料器”。

图片

2022西泠秋拍lot 3950明崇祯·青花文王访贤图笔筒高:21.5cm 直径:27.5cmRMB: 800,000-1,000,000

来源:伦敦苏富比1999年3月11日,Lot.601

本品描绘人像可对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戴进《渭水访贤图》。作为明代最有成就的画家之一,戴进精于山水,兼于人物,在笔墨的运用上,善以斧劈描绘山石,皴染兼施。

画上见文王与钓者互揖,其人物风格与本品相类,人物形态、衣纹均具有借鉴关系,此画承袭南宋李唐、马远的院体风格,画衣纹用笔方折,带有顿挫,只是用之瓷器装饰,线条会变得更加顺滑。

图片

明·戴进《渭水访贤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劲挺的斧劈皴也可从戴进的山石中寻得踪迹。其取法唐代的轮廓加以渲染,所呈现的皴法也更具美感。此件笔筒从画风上具有典型明末时期的风格,譬如地上的「V」形草纹,山石边的鱼卵状叶片,半空中飘着浮云拱卫的山尖,山头上有成排的杉科塔形树,中茎留白的蕉叶纹,山石缝间的「介字点」叶片,皴染画法的山石,平行括号状的浮云以及蕉叶山石旁的椿叶点,如此诸多特点俱是典型标准器之要素。

此外,其另有一特点,乃是其独有之特性,于山石旁的三处泼墨式苔点的渲染技法,乃是五代画家董源所创,明晚期在董其昌的提倡下重又流行。此种画法用于瓷器之上,是晚明初清时的时代特征,但却是异常罕见。纵观上述分析,此件崇祯笔筒乃是时代之杰作,罕见之珍品,典型之样本,于明末之瓷器史中有其独特地位,当是研究、赏玩、珍藏、沿袭的不二之选。

图片

徐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评:“明代绘事,人物虽不甚精细,而古趣横溢,俨有武梁画像遗意。”明正统、景泰到天顺三朝,因政局不稳,经济衰落,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人们把这个阶段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至于空白期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普遍认为朝庭下令禁烧,形成“正统初罢”的状况,其后朝又三令五申禁建民窑私烧各种彩瓷,是这一时期瓷器罕见的主要原因。

图片

本场这件青花高士图梅瓶正是明正统年制,通体以青花为饰,肩部绘云气海水海兽纹,近足处绘蕉叶纹,腹部主体绘高士图。高士携童子穿行于此间,二人衣带当风,用笔纵横疏放,洒脱随意,所绘人物衣衫飘拂,神情安逸,有文人画的笔情墨意;所绘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状,时代特征鲜明。

上部云气翻卷,云纹轮廓线宽广,沿着粗线内侧再用细笔划数层连接的弧状云纹或涡状云,日本陶瓷界称之为「云堂手」,为三朝所独有。

明代绘画秉承了中国文化中对于先贤追慕的传统,是人格艺术化的缩影,亦能从中领略审美意趣。

图片

2024西泠春拍lot 3945清康熙·青花开光庭院人物故事图笔筒款识:“成化年制”四字双行楷高:16.2cm 直径:18.5cmRMB: 100,000-150,000来源:天津藏家旧藏。说明:此笔筒胎体厚重,敦实端凝,造型简明典雅。口底直径相若,直筒腹,玉璧底,底部露胎,底心白釉青花书「成化年制」四字楷书款。造型稳健大方,端庄凝练,古朴典雅。康熙瓷胎素有「糯米汁」之称,此器胎体坚致细密,淘洗精炼,故制坯修胎规整严谨,技术高超。

图片

笔筒通身施白釉,釉面莹亮,润泽细腻,温醇如脂,外壁以青花开光内绘庭院人物图,构图饱满大气,布局疏密有致,层次清晰流畅,工细楼台规整有矩,衣饰簪环写实细致,运用分水浓淡细绘纹理,渲染自然,展现了康熙青花绘制技术的高超技术,水墨风骨深具清初名家画师风范。

图片

2024西泠春拍lot 4078明正统·青花高士图梅瓶高:39cmRMB: 600,000-800,000说明:拍品圆唇小口,颈部呈上收下阔,丰肩,长腹下收,胫部微微向外撇,浅宽圈足,沙底。通体以青花为饰,肩部绘云气海水海兽纹,近足处绘海水纹,腹部主体绘高士图。

图片

高士携童子穿行于此间,二人衣带当风,用笔纵横疏放,洒脱随意,所绘人物衣衫飘拂,神情安逸,有文人画的笔情墨意;所绘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状,时代特征鲜明。

上部云气翻卷,云纹轮廓线宽广,沿着粗线内侧再用细笔划数层连接的弧状云纹或涡状云,日本陶瓷界称之为「云堂手」,为三朝所独有。徐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评:「明代绘事,人物虽不甚精细,而古趣横溢,俨有武梁画像遗意。

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实用、装饰、盛酒器具等多种用途的器物,在唐代就已出现,宋时逐渐流行,并以其修长的体态备受世人青睐,时称「经瓶」,明中期以后,梅瓶成为文人墨客几案之上的陈设用器,到了晚清因其小口与梅枝之瘦小形态相似,仅能容一枝梅花,改称「梅瓶」。

图片

图片

2024西泠春拍lot 3860明空白期·青花龙凤纹梅瓶高:33.5cmRMB: 400,000-600,000说明: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称为 ' 空白期 ',瓷器发展到这个时期,可以说到了最低谷。正统、 景泰、天顺这三朝上瓷器生产上不及宣德,下不如成化。

据文献记载,此三朝有官窑生产,到未见实物,所见产品均为民窑,民窑瓷器质量也不高,学术界把这一时期称为瓷器的「空白期」。这三朝一共不到三十年,政治动乱,使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瓷器生产大幅下降,因而传世品也非常的少。

图片

此件青花龙凤纹梅瓶,唇口、短颈、溜肩、深腹下收、圈足。肩部饰以云凤纹,近足处饰以海水江牙纹。瓶身腹部绘云龙纹,构图饱满,龙纹,五爪伸张,鬃发上扬,闭口鼓目,形神威猛,绘画纹饰呈色浓淡分明,用笔舒展,绘画 功力高深,笔划转折富变化,和谐自然,浑然一体。

器形挺拔秀丽,釉色莹润,青花发 色艷丽,笔法灵动流畅,时代特征明显,传世稀少极具收藏价值。

图片

图片

2024西泠春拍lot 3949明崇祯·青花「加官进爵」图筒瓶高:43.9cm  直径:13.7cmRMB: 280,000-450,000来源:见海楼藏(据标签)。说明:晚明青花素有盛名。本品做工精细,趣味典雅,从造型到题材纹饰皆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以清丽隽永见长,顿改明代瓷器「粗大明」的豪放风格,可谓开一代未有之奇.

本品唇口外侈,短束颈,长直壁,及底微内敛,下承平底,造型挺拔规整,体量硕大。为崇祯时期典型器,因其造型为筒状,故有别称「江山一统瓶」。砂底,可见胎质细腻洁白,瓶身釉色白中泛青,莹润无比。

图片

通体青花为饰,腹部通景绘加官进爵图,画面中,一名年轻男子头戴抹额,气宇轩昂,侍从跟随左右,面前一宦者头戴硬脚蹼头,二侍童手捧粱冠与爵杯跪地进献,宦者拱手向童子,眼望居中男子,意欲为男子加官进爵。整幅画面青花浓淡合宜,层次分明,人物形神兼备,山石错落有致,整体格调清新自然,崇祯青花的时代特点鲜明。

「加官进爵」的瓷绘题材,是明末清初时期较为典型和常见的吉祥纹饰,旨在鼓励读书人积极入世,考取功名。本品即为此类题材之典型,其体量硕大,器形端庄挺拔,青花发色极佳,为明代崇祯时期同类器物中的佼佼者,颇为贴合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中所云之「上品细料器」之特征,颇值珍视。

图片

图片

2024西泠春拍lot 4077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单行楷书款高:9.7cm 口径:10.5cmRMB: 250,000-550,000说明:此器鼓腹,敛口,高圈足,足座外撇中空,外壁腹部主题纹饰绘制缠枝花卉纹,高足上下侧绘制莲瓣纹,高足壁绘制两组双线弦纹;豆内侧中心,以青花双线开光内绘制莲花纹饰。

宣德青花以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绘制,青花发色青翠沈稳,深浓处多黑褐色结晶斑。结晶斑系钴料中窜出,或浮于器表,或下陷于胎骨,使宣德青花更加妙不可言。外壁近口沿处落「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单行款。

图片

此类豆形器,应属永宣时期仿中东金属器造型。腰部所饰之仰覆莲瓣纹,仿似金属器之模雕纹样。器身外壁绘五尖瓣萱草花纹,见一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之近例,录于《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1998年,编号8。

综观绘此类缠枝花卉纹,明代鲜见,大多只见于同类豆形器,相若图案同见于明宣德青花者,其形式亦属仿中东样式,参考一宣德款青花缠枝花卉纹花浇,亦录于前书,编号12,此例所绘萱草花带七尖瓣,与纹饰与豆形器有区分。

图片

图片

2024西泠春拍lot 3948清康熙·五彩过枝「喜报三元」图盘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直径:21.1cmRMB: 170,000-350,000说明:拍品胎质细密洁白,瓷质坚硬,釉面莹洁犹如白玉,丽质非凡,足见康熙官窑选瓷之精。外壁以五彩绘桃树枝延伸至内壁,桃实施淡红彩,枝叶施墨、绿彩,盘内绘一只小鸟立于枝头,昂视而鸣。

图片

纹饰描摹精细,意境昂然,系追摹宋人画意作品,尤其是采用过枝花卉技法来装饰,别具情趣。构图疏朗,线条饱满圆润,五彩于白釉衬托下晶莹鲜亮。过枝法即自器物内壁至外壁,或器身至器盖,枝干相连,花叶相属,浑然一体。

图片

原配旧包装盒

图片

2024西泠春拍lot 4084明万历·黄地青花五彩龙纹盘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直径:14.5cmRMB: 150,000-180,000说明:盘敞口,弧壁,圈足,通体以黄釉为地,于上施青花五彩装饰。

盘心以青花绘制双圈,内彩绘双龙戏珠纹,外壁则于五彩祥云间侧饰仙鹤纹,底足内亦施黄釉,并以青花落「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图片

万历一朝,除沿烧前朝各珍外,尤以彩瓷为擅,当朝之五彩,草昧初开,往往于绚烂壮美中兼带天真可爱之拙相,为后世工匠所竞相仿制却难免止于黾勉学步。

五彩常品多以白釉为地,此件黄地五彩是黄釉青花的衍生,为万历朝所独有,与白釉五彩浓墨重彩相比,施于黄彩之上的五彩双龙纹和寓意「吉祥长寿」的仙鹤云纹,更为此器平添了几分含蓄柔和,实不失为万历五彩中之佳品。

图片

2024西泠春拍lot 4115明万历·青花龙凤穿花纹碗款识:「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高:6.8cm 直径:14.8cmRMB: 280,000-350,000来源:扬州文物商店旧藏说明:碗敞口外侈,垂腹,圈足,造型颇为硕大,器型规整,端庄敦实。外壁绘龙凤穿花纹,飞龙须发飞扬,身形劲健,凤凰回首,身姿舒展,图案布局疏朗有致,绘画写意洒脱,青花发色纯正,先以重色勾绘轮廓,再以浅色渲染,层次分明。底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双行青花楷书款,属于万历时期的官窑精品。

此一品种存世少见,相同纹饰者见有日本出光美术馆所藏五彩碗,贯穿清代始终、一直延烧不衰的经典品种五彩龙凤纹碗,可见其影响深远。

图片

拍品内外均以青花为饰,外壁绘两组龙凤穿花纹,网店装修口沿饰如意头纹一周,碗心绘团龙纹。釉面肥润泛青,青花色泽浓艳,而纹饰细节清晰,为万历官窑极为少见的高质量者。

图片

2024西泠春拍lot 4085明正德·黄釉盘款识:「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高:4.6cm 直径:21.3cmRMB: 250,000-280,000来源:英国私人旧藏。伦敦苏富比1980年12月17日,Lot.617。伦敦威立士(Woolley&Wallis)2011年11月16日,Lot.34号。北京拍卖会2015年04月01日,Lot.6168。说明:此种黄釉盘为明代皇家之御器。黄釉彩瓷向来为帝王专用色,瓷器上纯正的黄釉始于明永乐年间,以后各朝均有烧制,为明清宫廷专用瓷,决不许民间使用。且明代全黄瓷器仅限御用,加之正德黄釉器传世较弘治者比之尤少,更为罕珍。

本拍品撇口,浅弧腹,下承圈足。盘内及外壁满施黄釉,釉色淡雅,底部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青。底心施白釉,青花双圈内书「大明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款字端庄规整,苍劲中藏秀逸,是当时典型的皇家用器,专为帝后日用。

本黄釉盘为继承弘治黄釉瓷器的代表之作,其胎质温润细腻,色泽匀净淡雅,灿若琥珀,盈润而娇妍。

图片

晚清御贡

 —— 嘉庆、道光、咸丰宫廷用瓷千百年来,中国陶瓷,汇聚着肌理变化、金石之气的天生古拙于一身,于方寸之间,演绎着物我同根、物我合一的东方美学。时至清代,中国陶瓷业的工艺与艺术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造就了中国陶瓷的黄金时代。

“嘉庆御瓷 沿 袭 前 朝 旧 制”

清代御窑瓷器,经历了辉煌的康雍乾盛世。继乾隆之后,嘉庆一朝的陶瓷烧制在初年仍然延续了前朝旧制。

图片

故宫藏《嘉庆吉服像》

陈设瓷器极具前朝之风

景德镇的瓷器,无论是在样式还是在工艺上,都与乾隆时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嘉庆时期的精品瓷器,如果不仔细观察款识,很容易与乾隆时期的作品相混淆。

如本场清代嘉庆的两件精品:珊瑚红地五彩描金十六子婴戏图大碗和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可与乾隆时期的同类器物相媲美!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 4005

清嘉庆·珊瑚红地五彩描金十六子婴戏图大碗

高:9.6cm 直径:21cm

款识:“大清嘉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

RMB: 600,000-800,000

图片

来源:北京翰海2000年01月09日,Lot.12960,成交价:RMB 825,000。说明:本品敞口,深弧腹,下承圈足。外壁以珊瑚红釉为地,釉上以五彩通景描金绘庭院十六子婴戏图,十六童子衣饰不同,神态各异,嬉戏于庭院祥云、山水栏杆、花草树木之间,天真烂漫、童趣盎然。

绘画精细入微,神形俱佳,且大量采用金彩装饰,雍容华贵,喜庆热闹。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图片

本品画工细腻流畅,纹饰繁缛华丽,主题吉利祥瑞,寓意五子登科、百子千孙,亦有祈福求安之意,喜庆色彩浓厚,代表了清嘉庆时官窑瓷艺的最高水平。

此外,如本品器形规整、彩釉保存鲜丽者,更属凤毛麟角,为收藏嘉庆御窑瓷器的不二之选。

图片

2024西泠春拍lot 4009清嘉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款识:“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高:35cmRMB: 220,000-250,000

说明:瓶撇口束颈,丰肩球腹,圈足。底足青花署“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自口沿及肩部分绘江崖海水、如意云头、变形蕉叶纹,自腹部起绘饰回纹一周,其下为缠枝花卉纹及如意云头纹;腹部主体纹饰为缠枝莲纹,足胫处饰变体莲纹及卷草纹。

图片

本品与雍正本朝青花赏瓶稍有区别。本品颈部线条秀美,肩部无凸棱,腹部浑圆,所绘缠枝莲纹为双层,外足端起唇边,器形秀美隽永。

本品为清朝官窑,清宫档案名“青花白地玉堂春”。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嘉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与本品制式相同,可供参阅。

“道光御瓷 崇 尚 淡 雅 清 新”

时至道光,中国步入了晚清时期,特有的历史背景,使道光一朝陶瓷艺术形成了特有的风格。

清宣宗道光成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在位三十年,以俭德著称。康雍乾之后,宫廷用瓷已逐渐规范化、程式化,瓷器制品的形制、功用、组配已基本成为定制。道光皇帝在沿袭前朝制式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成就了道光一朝瓷器的独有特色。

图片

故宫藏《道光吉服读书像》

亦有瓷器陈设

道光皇帝一生,崇尚节俭,力戒浮华。曾颁布《御制声色货利谕》,以示黜华崇实之心。旻宁以皇帝的身份崇尚节俭,并且毕其生如一日地坚持,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图片

道光皇帝御书“恭俭惟德”横批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对于瓷器的烧造,道光皇帝也延续此作风,强调瓷器的装饰需要素雅,不许过于浓艳,其实就是对乾嘉以来繁缛奢华之俗艳风尚的矫正。因此,在清宫流行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彩瓷渐渐回归淡雅清新,与雍正时期颇有相似之处。

图片

清道光·青花缠枝花卉纹贯耳瓶

本场拍品,清道光·青花缠枝花卉纹贯耳瓶,与内务府档案中,道光二年大运瓷器的琢器记录中,与仿宣窑青花双琯观音瓶品种相符。

大运瓷器是清宫为了满足日常需用、陈设而必备的器皿,每年烧造有明确的数量、品类要求,烧造大运瓷器是御窑厂的主要任务。以雍乾之世最为繁多。道光皇帝本着崇尚节俭、力去奢华的原则,在前朝的基础上一减再减,所以道光大运瓷器的品类和数量已经非常简少。此件着实难能可贵。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 3897

清道光·青花缠枝花卉纹贯耳瓶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19.4cm

RMB:250,000-350,000

来源:中国嘉德2000年05月08日,Lot.0980,成交价:RMB 418,000。

说明:敞口,直颈,斜肩,圈足,底部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中空管状贯耳,颈部左右堆贴,双耳短小,观之巧致。釉地清洁,积釉处泛青。

图片

颈部青花线描弧线流转,成海水起伏,偶作白浪轻溅。中环白地青花回纹圈带,延至双耳作饰。肩部青花蕉叶纹下向,交迭缜密,与腹底上向蕉叶对称。

图片

据《清官窑烧瓷大事记》记载,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清朝廷将一批明代官窑器(153件),运到景德镇御窑厂照样仿制,“烧造完时再将原瓷器交回”,本拍品则为道光官窑承袭之作。此瓶形制整范,胎体细密,釉色匀整,青花呈色明艳。

清宫档案记载,除日常大运瓷,更有御贡瓷,专为端阳、万寿、年节定制,稀贵非凡。道光御贡,品类精罕,每年督陶官仅呈少量,三十年贡瓷不足七百,独特卓绝。风格兼承传统,锐意创新,技艺超群。

如本场拍品,清道光·粉彩缠枝莲纹灯笼瓶,彩料温婉细腻,色泽淡雅,匠心独运。另一珍品,清道光·绿地洋彩寿莲三多纹双耳瓶,色彩斑斓,尽显皇家奢华。两者皆融古通今,技艺上溯乾隆,奇巧精致,烧制水准卓越,为道光御瓷之典范,承载历史与艺术双重价值。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 3925清道光·粉彩缠枝莲纹灯笼瓶高:29.7cm 直径:16cm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RMB: 260,000-300,000

说明:此瓶圆口微撇,短颈,丰肩,筒腹,腹下渐收,圈足。瓶口外沿彩绘如意头纹,瓶身饰缠枝莲纹,下腹饰变形蕉叶纹,足外饰一周青花回纹。

图片

本件作品造型隽秀端庄,制作技术高超,胎釉俱佳,精湛细腻,格调清新明丽,富丽华贵,为道光官窑上佳之作。

图片

2024西泠春拍lot 3926清道光·绿地洋彩寿莲三多纹双耳瓶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高:26.5cmRMB: 800,000-1,000,000出版:《慎修思永—清代道光御窑瓷器展》图录,2023年,P82-83,编号09。

图片

出版物内页及封面

展览:“慎修思永—清代道光御窑瓷器展”北京,2023年2月25—3月10日,编号09。说明:本品为嘉道之际清宫御瓷最尊贵的式样,端庄典雅,设色妍美,华丽照人。通体敷设黄绿彩釉为色地,质感淡雅匀净,口沿彩绘如意云头一周,与胫部变形仰莲瓣纹对应。颈部左右装饰蓝彩点绘夔龙耳,玲珑别致,前后对称彩绘绽放妍美的宝相花,上承三蟠桃,寓意福寿双全。腹部绘画宝相花纹,交错辉映。其彩绘华而不俗,色彩妍而不媚,清新悦目,与乾隆嘉庆过于浓重的华丽明显不同,使人品鉴之际慢慢读出道光御瓷彩绘之性格。

图片

如此美学效果的形成得益于两方面:一为色地的选择,本品为黄绿色,黄中泛嫩绿,颇为娇嫩舒雅,令整件器皿的色泽基调趋于清丽;一为纹饰之间色泽的搭配,本品上下设色丰富,色泽之变化不下十多种,但绝大多数属于浅淡鲜丽之色,而且色泽过渡深浅浓淡皆有章法,诸彩搭配映衬自然,华而不俗,妍而不媚。

图片

道光皇帝登基之初即对御瓷色泽与风格提出鲜明的要求,讲究素雅清新,反感俗艳炫丽。

本品彩料精良,细腻之程度丝毫不亚于乾隆朝御瓷之上品,此番清新舒雅的装饰更令其品格超群,成为道光一朝彩瓷之佳器。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 3922

清道光·胭脂红轧道洋彩开光「艾叶灵符」纹墩式碗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7.5cm 直径:12.3cm

RMB: 280,000-350,000

说明: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清文件》记载:乾隆八年,十二月(江西)初九日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御用青花白地膳碗一件传旨着交唐英烧造……外面俱烧五彩各色地杖花样各按时令分别吉祥花样……端阳节用艾叶灵符……九月九用重阳菊花之类寻常赏花用万花献瑞俱按时令花阳烧造五彩要各色地杖每十……其中端午节用艾叶灵符图,即为拍品品种之起源。

图片

拍品与上海博物馆藏品品种相类,可参阅《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清代雍正至宣统官窑瓷器》,页332,图5-67。外壁以胭脂红釉轧道卷草为地,上饰粉彩西洋花卉,四个圆形开光内洋彩绘寿桃、枇杷、石榴、蜀葵、芙蓉等四季花果,均搭配代表端午节的菖蒲。构图繁密,设色富贵华丽。

“光绪御瓷 晚 清 瓷 艺 巅 峰”

大光绪年间,慈禧专政,国力凋敝,却极尽奢华。景德镇御窑,自光绪元年起,为宫廷与陵寝烧制精美瓷器,品类繁多,数量惊人。

尤其光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慈禧寿宴之际,竟耗银三十万两,打造赏瓷与御用餐具,奢华无度。尽管晚清动荡,光绪瓷器仍数量领先,品质出众,虽不及康雍乾盛世,却在乱世中留下艺术瑰宝,堪称晚清瓷艺巅峰。在本次瓷器专场中,两件光绪珍品亮相,折射出光绪朝瓷器烧制技艺之一斑,见证晚清陶瓷艺术的顽强生命力,弥足珍贵。

图片

‍2024西泠春拍lot 3924清光绪·粉彩花蝶纹盖罐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高:39.5cmRMB: 300,000-350,000来源:北京瀚海2000年春季拍卖会,Lot.1416,成交价:RMB 396,000。说明:此罐直口、矮直颈,丰肩,鼓腹,下腹弧收,隐圈足,通体以白釉为底,釉色匀净洁润莹白。

图片

罐口镶金蓝边,颈部一周黄地菊花连如意纹,全器粉彩绘红莲、黄菊、紫丁香等群芳斗艳,枝叶摇曳,蝴蝶飞舞其中,一派婀娜之姿。

整体色泽淡雅柔和,粉质感强,视之清逸艳丽,典雅秀美,且绘画达到了“花有露珠,蝶见茸毛”的程度,清代官窑技术之精湛,由此可见。

图片

2024西泠春拍

lot 3928

清光绪·“大雅斋”款紫地粉彩花鸟纹花口瓶

款识:“大雅斋” 、“永庆长春”四字双行楷书款

高:42.7cm 直径:21.2cm

RMB: 150,000-180,000

来源:得克萨斯州私人收藏,1970年前后购于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说明:瓶花口微外撇,腹部线条流畅柔美,外壁施茄皮紫釉为地,其上描绘花鸟寿桃纹,色彩鲜明,器形规整传统,胎质细腻洁白,釉色柔和亮丽,实属精品。

图片

“大雅斋”瓷器为清光绪初年,江西九江关署奉旨专为慈禧太后烧造的专供大雅斋中日用、陈设瓷器,故宫博物院现藏的制瓷官样中即可见与本品所绘纹饰相同者,依据画样黄签所书内容“照此样把碟盘子碗一分”中“把碟”当指此式高足盘,尺寸又与其中“照此样,浅绿地藤萝花……七寸盘子三十件……”相合,可为印证。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雍正·青花矾红海水江崖九龙纹大盘

细釉凝脂争玲珑

碧翠霞红  瓷中龙腾 

窑烟散尽露真形

流光浮动  四海升平

图片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云龙纹玉壶春瓶

图片

图片

紫禁城照壁上的龙纹

在华夏文明的浩瀚星河中,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更是文化传承中极具影响力的标识,自古以来龙便被尊崇为民族之魂、文化之髓的神圣存在,始终以它无与伦比的魅力,引领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航向。

图片

定窑刻花龙纹盘

龙纹,作为这一古老信仰的艺术化身,犹如一条穿越时空的金线,串联起中华大地的辉煌篇章。今夕何夕,有幸于斯,我们在此隆重呈献一场关于宫廷龙纹瓷器的视觉盛宴,邀您一同遨游于千年龙纹艺术的璀璨星辰。

龙纹的萌芽,深植于史前的土壤,于尧舜时代的苍茫中初露峥嵘,成为帝王之气的象征。自红山文化的玉猪龙起,龙的形象在岁月的洗礼下,由混沌而至清明,由稚拙而至灵动,犹如一曲跌宕起伏的史诗。

图片

邢窑白釉龙流“来通梅瓶”

及至唐代,龙纹以它那矫健的姿态和磅礴的气势,映照出一个时代的繁荣与自信。而宋元两代,龙纹更是在瓷器上绽放异彩,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人间烟火与皇权威严并存的画面。如本场邢窑龙流来通梅瓶,不仅是一件官造酒器,更蕴含着四海升平、八方来朝的深意。

图片

龙泉官窑贴塑双龙纹四系尊

步入明清,龙纹与帝王的权力交织得更为紧密,其形象愈发威猛霸气,彰显着天子的无上尊严。譬如,清雍正年间的一件青花矾红海水江崖九龙纹大盘,以海水纹的幽深与五爪龙的栩栩如生,诉说着宫廷的奢华与庄重。乾隆朝的青花釉里红云龙纹玉壶春瓶,则以青花与釉里红的巧妙融合,诠释了盛世之下皇家的雍容华贵与匠心独运。

图片

清乾隆·青花鱼化龙纹高足盘展开图

西泠拍卖瓷器版块在二十周年春拍,适逢甲辰龙年,推出翩若惊鸿龙纹瓷器全新专场,其中雍正青花矾红九龙盘、乾隆青花釉里红龙纹大玉壶春瓶和龙泉窑双龙纹四系尊都为体型硕大的扛鼎之作!更难得一见的邢窑龙流来通梅瓶为公私收藏的孤品。11件时代不同、风格各异的龙纹题材作品,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千年传承!

01

 “ 龙纹瓷 形 色 之 美”

图片

「清雍正·青花矾红海水江崖九龙纹大盘」

体积硕大 宫廷华贵尊荣尽显清廷好古,摹古之风盛行,而宣窑所出“价几与宋品矣”,如嘉靖朝谢肇浙在《五杂俎》中言:“宣窑不独款式端正,色泽细润,即其字画,亦皆精绝。”故宣窑瓷器素来为清宫所重,拍品即为一例证,为化裁于宣窑之青花矾红龙纹器皿而成。自宣窑雏形形成,雍正时期摹制并加以创新后便一直延续,乾隆时期仍有烧造。然乾隆时期所作虽摹雍正时期釉色与纹饰,但龙纹相比雍正时期则明显少了张扬霸气之风,可见胤禛时期所造仍属其中隽品。

图片

图片

lot 3852

清雍正·青花矾红海水江崖九龙纹大盘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直径:47.5cm

RMB:3,000,000-5,000,000

来源:GeorgeandCorneliaWingfieldDigby旧藏。伦敦苏富比,2014年5月14日,Lot.0230。

图片

伦敦苏富比图录封面及拍品页说明:此盘体积硕大,形制规整,折沿,浅弧腹,圈足。折沿绘青花海水纹,盘心以青花海浪纹填充,正中饰矾红正面五爪龙,鬃发成蓬,双目炯炯,龙爪锋利,于滚滚浪涛间肆意遨游,神威毕现。内外壁皆以青花绘祥云纹,各分布四龙于其间,五爪与三爪各二,其中一三爪龙为背生双翼承鱼尾之应龙。整器所绘九龙生动栩栩,身姿矫健,尽显宫廷华贵尊荣。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外围青花双圈。

图片

明代初期,青花釉里红水波云龙纹瓷器罕见,此中青、朱二色,皆为釉下彩,凡釉里红更难烧成,而釉上矾红彩则较易把握,遂宣德一朝,青花龙矾红彩水波纹瓷器成功烧制。

图片

台北鸿禧美术馆藏有一件景德镇珠山出土的宣德青花闹潮龙纹窝盘,尺寸略小于本品,但纹饰布局极为相似,应是唐英巧思源于宣窑之器,以其为本,再结合当朝工艺及审美,故而创制此青花矾红九龙纹饰。日本静嘉堂藏一乾隆例,与拍品形制相近,尺寸相同,亦以青花矾红龙纹为饰,可作为参考。

图片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云龙纹玉壶春瓶」云龙画法受南宋画家陈容影响南宋著名画家陈容,以绘墨龙图著称,他用墨色浓淡及巧妙留白来表现神龙在翻腾的云海穿行,其绘画技巧和艺术价值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广东省博物馆皆藏有陈容所绘以龙为题材的作品。尤以广东省博物馆藏《墨龙图》堪称神笔,苍龙栩栩如生,孔武有力,龙身矫健,本品苍龙的绘制可见陈容笔意,然本品以瓷胎为纸,钴蓝、铜红为墨,所绘云龙纹饰构图繁复细腻,章法严明考究,其艺术水平可与陈容之作比美,然论技术难度论,本品之瓷绘丹青则更胜一筹。

图片

lot 3853

清乾隆·青花釉里红云龙纹玉壶春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47.5cm

估价RMB: 2,800,000-3,500,000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工作人员。

说明:本品即为乾隆朝御窑青花釉里红器物。本件拍品器型端庄雅致,撇口,收颈,鼓腹,圈足。通体以青花釉里红绘制双龙赶珠纹,青花、釉里红发色均佳,二龙龙身时隐时现于云朵之间,龙爪孔武有力,龙身盘踞飞舞,威猛霸气。

图片

画面中云纹为斑片状云头纹,此种斑片云纹,康熙朝时实时常用到,至乾隆时期画面更加写实。酌其用笔,勾皴点染无一不足,可以说达到了臻乎化境的水平,亦可见康乾盛世之风。

图片

本件拍品云龙的画法面部神态,身姿动态皆极富张力,明显受到了南宋画家陈容的影响。

02

 “ 龙纹瓷 器 形 之 古”

图片

lot 3857

龙泉官窑贴塑双龙纹四系尊

高:49cm

RMB:2,500,000-3,500,000

来源:香港苏富比,2019年11月28日,Lot0386。说明:此尊造型源自上古青铜礼器,元时作为仿古之礼器。尊器身作三段式,喇叭形口,肩部起稜线,塑如意云头形四系,腹部鼓出,足胫外撇,造型古朴大方。

图片

通体施青釉,釉面温润厚腴,色泽淡恬幽靓,秀美天成,构成了独特的装饰效果。釉色厚润,色泽依器型的转折而丰富多变。

图片

全器造型别致,俊秀挺拔,隽雅端丽,纯净釉色与古朴之器形完美结合,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为翘楚之作。

尊身正反两面贴塑两龙纹,龙纹呈向上腾跃之姿,姿态矫健,龙头带角,神态凶猛。全器器形硕大,纹饰精美,釉层肥厚,青碧光润,为龙泉处州官窑精工力作。瓶身施罩青釉,色如梅子轻熟。此器端庄厚重,颇有上古铜器遗韵。

03

 “ 龙纹瓷 工 艺 之 巧”

图片

「邢窑白釉龙流“来通梅瓶”」

市场唯一 传世孤品世人皆知“来通杯”,是一种流行于亚欧大陆上的古老饮酒器,其最早的起源可能是以动物角制作而成的饮器,公元前2000年已经开始出现。来通杯既可以是杯子,也可以是注水或酒的瓶,可能用在更重要的礼仪场合。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将艺术创作力叠加在了来通上,其造型多样,包括兽角形、兽首形、人首形和兽身形等,材质也从早期的陶器,发展出青铜、金、银、象牙、玻璃等,这体现了各文明之地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积淀,更反映了亚欧大陆民族间的动态交流。

来通杯在西亚有着象征身份和地位的作用,其中从兽口中流出的液体被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主要适用于较为重要的场合,而非日常使用。在中国,唐代羊首来通杯和镶金兽首玛瑙杯是典型的来通杯形式,而邢窑和定窑也生产瓷制的来通杯,造型为一连接有吸管的小杯,与此梅瓶边上连接的杯子器型相近。

图片

lot 3858

邢窑白釉龙流“来通梅瓶”

高:25.7cm

宽:19.7cm

RMB:2,200,000-3,500,000

说明:此造型的梅瓶为国内外首次出现的孤例,因其其通过管道连接的杯体原理与来通杯有所相似,故定名为“来通梅瓶”。

推测其用途应与来通杯相似,为特殊礼仪场合所使用的酒器。酒通过梅瓶瓶体,经过下方的龙流,进入边上的杯中,不仅具有强烈的仪式感,更应饱含特殊的深意。

图片

来通寓意四海升平、八方来朝,龙流又代表中华民族的正统天威,从中可以一窥大唐盛世的天国景象。

此邢窑“来通梅瓶”,一侧为梅瓶造型,短颈,丰肩,收胫,壶体线条流畅,器型饱满圆润,上部为唐代风格,下部可能因为功用收缩较急。另一侧置一缶形杯,杯底通过孔道与梅瓶相连。梅瓶一侧出一弯曲盘绕状龙流,身姿自上而下俯视杯中堆塑的乌龟,遥相呼应,匠心独运。

梅瓶整体胎质洁白细腻,釉白莹润,造型奇思,是为凤毛麟角之罕见孤品。

图片

此壶运用了“连通器原理”:当梅瓶中注入的液体达到一定量时,液体从梅瓶下部的龙流中缓慢流出,流入梅瓶一侧的杯中,直到杯中液体将满时停止流动,液体不会从杯中溢出。此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梅瓶内的柱状结构因为控制流速所置,而梅瓶一侧的管道应为保值压力平衡所置。神奇的是,当杯中的液体被舀出后,梅瓶中的液体又重新从龙口流入杯中,循环往复,不盈不亏,很难想象千年前古人的奇思妙想与巧夺天工。

图片

「定窑刻花龙纹盘」龙纹器物应为定窑官制之器据《曲阳县志》载,五代时曲阳涧磁已盛产白瓷,官府曾在此设官收瓷器税,纹饰以龙凤纹为主。此类宫廷用器多有传世,窑址遗有龙凤纹器物碎片。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曲阳县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于2009年9月起对定窑遗址进行了主动性的考古发掘。在涧磁岭、北镇、涧磁西及燕川四个地点布方发掘,以获得定窑烧制在宋、金、元各个阶段的地层资料,并进行分期研究。

出土了数以吨计的各时期的瓷器和窑具,其中完整或可复原标本数千件,这些出土的标本中不乏以往我们认识的定窑精品,也有一些以前未曾见过的独特器物。发现带有“官”款、“尚药局”款与“龙凤”纹定窑残片,表明了此种定窑产品为官用的可能性。

图片

lot 3859

定窑刻花龙纹盘

直径:27.5cm

RMB:800,000-1,000,000

说明:定窑白釉刻龙纹大盘,此器形制规整古朴,圆口敛腹,浅足微高,内外均施象牙色白釉。盘心刻划龙纹,刀工古朴雅致,不见滞涩,龙身轮廓线外另加复线以增强立体感。

盘龙全身披鳞挂甲,龙有三爪,体态矫健,昂首张口,双目圆睁,其技艺之高,丝毫不逊于同期书画之极精品者。

图片

而盘内壁留白,意在突出盘心龙纹,故整体观之,愈见精妙。定窑刻花器物比印花器物制作年代更早,龙纹器物应为定窑官制之器。

图片

台北故宫《宋词名品图录》图47著录有清宫旧藏此种龙盘一件,英国大维德基金藏有一件金代定窑龙纹大盘,编号PDF.159,曾著录于P69,图66,惟此件釉面划损痕迹严重,不过较其釉质及龙纹装饰,与本品类似。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亦藏一例金代龙纹大盘,盘心可见突起之褐色斑点,惟彼件龙纹刻划稍逊,不如本品龙纹之鲜明生动。

04

 “ 龙纹瓷 寓 意 之 瑞”

图片

「清乾隆·青花游龙捧寿图如意耳葫芦瓶(一对) 」此类葫芦瓶极为鲜见 多为重要博物馆收藏《尚书》论五福,以“寿”居首。明清两代,皇帝寿辰称为万寿节,是宫廷中最重要的节庆之一。同时,寓意祥瑞的器物由此应运而生。

此件双龙捧寿纹葫芦瓶即是一件既以龙纹体现皇权,又以图案谐音“福”“寿”之美好寓意集于一身的宫廷陈设器。

图片

lot 3851

清乾隆·青花游龙捧寿图如意耳葫芦瓶(一对)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带座高:21.5cm 

高:18cm

直径:11.4cm 

数量:2

RMB: 1,500,000-1,800,000

出版:《义正阁藏瓷》,义正阁主编,2024年,页094-095。说明:本品扁圆葫芦形,颈肩置对称绶带双耳,内壁施白釉,外壁纹饰随形而绘,主题纹样为青花双龙捧“寿”纹,辅以蝙蝠纹、如意云头纹、回纹等。

龙首位于瓶的下腹部,龙尾上摆至肩部,围绕一团蝠纹,跨度大而富有气势,寓意“福寿双全”。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图片

此瓶庄重典雅,青花发色纯正,绘制娴熟,纹饰秀丽流畅,布局工整,图案化的装饰别具一格,纹饰吉祥,成为清代传统器物。本品颈部和胫部分别绘青花花叶纹及曲折纹,纳福延寿,是中国传统社会天子庶民皆希冀毕生追求的愿望。

图片

查阅公私典藏,此类葫芦瓶极为鲜见,且多为重要博物馆及私人收藏。见有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页207,图183;苏州博物馆及南京博物院均藏一例,著录于《苏州博物馆藏页—瓷器》文物出版社页174及《中国清代官窑瓷器》页277,均可以资比较。

05

 “ 龙纹瓷 釉 料 之 精”

图片

「清康熙·釉里红夔凤纹摇铃尊」色釉质量出众 世间罕见康窑官瓷自然流露着古雅之气,在如摇铃尊这种脱去玲珑介于拙、巧之间的器物上烧造最为成功。其秀美而不流于文弱,看似古拙却不粗糙,如同简衣而行的贵族,朴素外表却难掩其高贵的气质。其稳重的造型配以古朴的纹饰充分展露出康熙时御瓷工匠的精心巧思。

康熙夔凤纹摇铃尊是由康熙御窑场创烧,且深得皇帝青睐的御瓷,多见以青花装饰,亦有罕见的釉里红范例,且色釉质量出众者,世间罕矣。

至雍正朝,因此尊锋芒毕现,霸气外露,缺乏含蓄内敛之韵,遂不复制矣。釉里红以铜着色,烧制中温度稍有不稳极易造成釉色发乌焦黑或生涩泛青。在康熙年间,釉里红制器属铮铮有名的贵品。

图片

lot 3854

清康熙·釉里红夔凤纹摇铃尊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带座高:21cm

高:17.9cm

直径:10.3cm

RMB:1,200,000-1,500,000

来源:中国嘉德2000年05月08日,Lot1059。说明:唇口微撇,长直颈,圆肩,直腹,圈足。主题纹饰以釉里红绘夔凤纹,一对夔凤展翅肩部伸延到底部,各口衔一环,尾羽华丽。底足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此件摇铃瓶釉里红发色鲜亮明艳,笔触纹饰线条清晰,充分展现出康熙皇帝威压四海、执掌天下的气势。

图片

相同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例,见2005年北京出版《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二,编号28。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例,载于1992年台北出版刘良佑着《中国历代陶瓷鉴赏.5.清官窑及民窑》,72页。上海博物馆收藏一例,见1987年香港出版《青花釉里红》,图版119号。再一例为南昌总督H.E.KingSiaoSan收藏,曾展出于1908年上海举办中国艺术展览,载于1911年伦敦出版A.W.Bahr著《Old Chinese Porcelain And Works of Art in China》,图版LIV。

图片

「清乾隆·粉青釉锥拱香草龙纹长颈瓶」代表了乾隆朝御窑颜色釉瓷制作的最高水平乾隆一朝,国力强盛,瓷艺精绝,瓷匠为悦圣心进行创新及仿古,所成精品融汇古今精粹,以鬼斧神工之技成就空前绝后之器。香草龙纹属一类变形夔龙纹,始见于明代,因龙形如香草枝叶漫卷而得名,部分龙纹亦口衔香草以为呼应。

图片

图片

lot 3855

清乾隆·粉青釉锥拱香草龙纹长颈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20cm

RMB:800,000-1,000,000

说明:此件粉青釉浮雕香草龙纹贯耳瓶,通体及足内均施粉青釉,釉质娇嫩、莹润如玉,釉面匀净雅靓之致,轻逸媚人之风韵扑人眉宇。腹部主题纹饰以凸雕香草龙纹表现,辅以如意纹、蕉叶纹、回纹、变形莲瓣纹等边饰。

纹饰讲究左右对称,每一个细节处理以及线条使转,均能达到如镜影般完全相称、高度一致。

图片

所雕饰之龙纹极富于立体效果,工绝殊常,与用彩料绘画相比又另有一番韵味:减地起阳式的图案与媚人的粉青釉融为一体,龙纹形象隐现于釉层当中,使原本素雅纯净的粉青釉更具含蓄、高雅的艺术表现力!

其妙在清晰与朦胧之间,若隐与若现之间,愈发显出其耐人寻味!隐现的香草龙凹凸起伏,釉层厚薄产生变化,从而使釉面呈现深浅浓淡的色阶与层次,富于节奏韵律,匠心独具,叫人折服。

此件粉青釉浮雕香草龙纹六方贯耳瓶与宋龙泉梅子青、粉青以及宋官窑、汝窑器一样,均以媚人之釉色取胜,给人以温润之感,此一审美观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对玉器的欣赏一脉相通,达到如玉般的质感是其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冠以“类脂类玉”,实不为过,集中反映出御窑颜色釉瓷丰富的美学内涵。同时,其代表了乾隆朝御窑颜色釉瓷制作的最高水平。

06

 “ 龙纹瓷 造 型 之 雅”

图片

「清乾隆·青花鱼化龙纹高足盘」款识字体为乾隆御窑器之典型字体鱼龙变化图为清代瓷器装饰纹样之一,寓意鱼跃龙门。《孔子家语》中有记载,孔子得子,鲁昭公以鲤鱼赏赐,遂取名为鲤,字伯鱼。

《说苑》记载:“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此纹饰在清早期较为流行,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人们常借以寄托金榜题名、飞黄腾达的美好愿望。

图片

lot 3850

清乾隆·青花鱼化龙纹高足盘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单行篆书款

高:18.1cm  口径:23.4cm

RMB:280,000-350,000

来源:徐展堂先生旧藏,扬州文物商店旧藏。

说明:本品直壁浅腹,下承喇叭形高圈足,其造型应取法先秦青铜豆而来,气韵古朴,格调不凡。

胎体厚重,釉质润泽,外壁以青花装饰,青花发色苍翠而略有晕散。其纹饰布局与常见器物不同,主体纹饰不饰于盘心,而绘于高足之上。

图片

外口沿饰贯套花卉纹一周,高足通绘鱼龙变化图,只见一条行龙穿梭于火焰祥云之间,追逐火珠,一条鲤鱼跃出海面与之呼应,海水波涛之中山石耸立,莲花飘散,纹饰笔法精细,鱼龙形象生动,整个画面布局疏密有致,气势非凡。

圈足内壁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一行篆书款,款识字体书写流畅,为乾隆御窑器之典型字体。

此类高足盘创烧于康熙朝,乾隆时期亦有烧制,仅见于此两朝,其后不见。按其造型及纹饰分析,此类高足盘应为宫廷御用供器,不同于寻常官窑器,其数量稀少,档次高贵。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品来源清晰,出自徐展堂先生旧藏,极为难得,颇值珍视。

07

 “ 龙纹瓷 勾 描 之 简”

图片

「清乾隆·绿彩云龙纹盖罐」底部青花款为标准乾隆官窑款识在青花勾线内以一色绿彩填绘的工艺是斗彩装饰工艺中的一类装饰手法,始见于明成化时期。传世有成化卷枝纹瓶和云龙纹盘存世。

清代延续这一装饰手法,其中又以云龙纹盖罐最为典型,并以此为固定模式从清康熙至以后各朝历代相传,仅形制略有变化。道光以后不再烧制。

本品通体白绿相间,辅以青花勾边,简洁雅致。其纹饰的搭配充分呈现佛教与皇帝统治的结合,为皇帝崇尚佛学对佛教治国的用意的体现。

图片

lot 3856

清乾隆·绿彩云龙纹盖罐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21.5cm

直径:18.5cm

RMB:800,000-1,200,000

来源:伦敦苏富比2012年5月12日,Lot.290(其一)。出版:《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北京天津卷》,中国收藏家协会编著,河北美术出版社,2019年,第166页。

图片

出版物及内页说明:本品直口,短颈,丰肩硕腹,至底内收,内挖式圈足,附平顶圆盖。罐通体纹饰以斗彩绘就,自上而下可分七层。

其中盖顶绘绿彩赶珠龙纹,罐肩部及腹部分饰佛教八宝纹及赶珠龙纹,画面龙纹硕首虬身,须发上昂,怒爪厉张,体态极为凶猛,又不失皇家威严之气势。

图片

胫部饰变形莲瓣纹一周。底部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标准乾隆官窑款识。

同类的绿彩龙纹盖罐南京博物院中有同类器,为乾隆宫廷陈设用器。品器型饱满规整,釉面莹润,纹饰精美,为传世乾隆御窑佳作。

更为难得之处在于,其配有原盖,殊为不易,值得关注。

08

 “ 龙纹瓷 传 世 之 稀”

图片

「明空白期·青花龙凤纹梅瓶」

传世稀少 时代特征明显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称为'空白期',瓷器发展到这个时期,可以说到了最低谷。正统、景泰、天顺这三朝上瓷器生产上不及宣德,下不如成化。据文献记载,此三朝有官窑生产,到未见实物,所见产品均为民窑,民窑瓷器质量也不高,学术界把这一时期称为瓷器的“空白期”。这三朝一共不到三十年,政治动乱,使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瓷器生产大幅下降,因而传世品也非常的少。

图片

lot 3860

明空白期·青花龙凤纹梅瓶

高:33.5cm

RMB:400,000-600,000

说明:此件青花龙凤纹梅瓶,唇口、短颈、溜肩、深腹下收、圈足。肩部饰以云凤纹,近足处饰以海水江牙纹。

图片

瓶身腹部绘云龙纹,构图饱满,龙纹,五爪伸张,鬃发上扬,闭口鼓目,形神威猛,绘画纹饰呈色浓淡分明,用笔舒展,绘画功力高深,笔划转折富变化,和谐自然,浑然一体。

图片

器形挺拔秀丽,釉色莹润,青花发色艷丽,笔法灵动流畅,时代特征明显,传世稀少极具收藏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